另一边的操作台上,三只蝙蝠标本让一群小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。对面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与之对应的科普纪录片。数十年前,科学家正是通过发现了蝙蝠的回声定位特性,研制出了声呐。目前,声呐已经成为科研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声学仪器。
去年,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、自主集成研制的“蛟龙号”深海载人潜水器进行了3000米级海上试验?!霸谒拢K瓒狭说绱挪ǖ脑毒嗬氪?,‘蛟龙号’上搭载的声学系统就像是潜器的眼睛、嘴巴、耳朵等感知器官,为潜器提供了通信、定位、测速、障碍物规避、目标搜索和地形地貌观测等功能,使潜器在神秘的深海中可以安全地遨游,开展各种作业?!惫ぷ魅嗽苯樯芩?。
水下安保系统是声学所在本届公众科学日上展示的亮点之一。它可以实现对水下运动目标的自动探测、跟踪、识别和报警,对水下可疑目标的探测,以及对入侵的“蛙人”目标进行处置。
在现场,工作人员用实验装置让小学生们体验驱赶“蛙人”的过程?!爸灰宰怕罂朔缢祷埃潜咚壑芯突岽龃潭纳?,水下侵略者不可能在巨大的噪声中继续活动?!币晃桓崭仗逖楣难约钦咚?。
“今天看到这么多人能来参观,特别高兴。这是声学所第七届公众科学日了,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。”中科院声学所博士徐震对记者说,参观者不单是北京的,还有从外地特意赶来的,大中小学生、成年人都踊跃参加。
回想起最初举办公众科学日时的情景,徐震用了“非常艰难”来形容。“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活动,更没有多少人来参观,我当时在中科院团委工作,还要到处组织人过来?!?/P>
“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,都十分重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?!币幻藕⒆永床喂鄣募页に担且丫吡酥锌圃旱牧礁鲅芯克?。他认为,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,科研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应该更加密切,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。
(原载于《科学时报》2011年05月16日A1版)
附件: